高球在港仍未普及


@劉兆生 - 2006/12/04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高球在香港已否普及化?可見的事實是,在香港愈來愈多人開始打高爾夫球,一部分人從以前對高爾夫只是抱着遙不可及的態度,漸漸地變成自己也是高爾夫運動活躍份子;至於其他還未接觸過高球的人,在耳濡目染之下,亦開始對高爾夫不太陌生。

不過,嚴始來說,高球在香港,還未算得上是普及化,更談不上平民化。

普及的四大標準

事實上,怎麼才叫普及化?是不是有些外國遊客在香港偶而看到有人揹起整套球擠進公共巴士或乘地鐵去練習場練球,回國後便對人說香港人熱衷打高球,高球在香港便是普及化?筆者以個人主觀定義來釐定,一項活動在一地域中能稱得上是普及化,必須具備以下四大條件:一、流行程度非常高;二、全民參於、支持或接受;三、accessibility及四、在社會上渗透力強。

舉一個簡單例子,卡拉OK在香港非常流行,雖然不是每個香港人都喜歡唱K,但差不多全部香港人都接受和隨時隨地可以唱卡拉OK;唱K風氣,渗透到各行各業和各式場合,甚至立法局議員中也有喜愛唱K之人。那麼,毋庸置疑,卡拉OK在香港便是非常普及化。

高球融入歐美澳文化

反之,根據以上定義,足球運動不能說是普及化(因為我們不是想踢足球便隨時可以組隊落場),甚至連賭球活動也不是(雖然我們隨時隨地也可以「落波纜」,但社會上不是一致贊成賭球),我們只能說香港流行足球和賽馬活動而已。

放諸歐、美、澳各大城市中,高爾夫早已融入了當地文化,成為生活中一部分。任何來自各階層市民,只要願意,隨時可以到公衆球場打高爾夫。筆者以前趁出差之餘,曾在這些大城市附近的公衆球場獨個兒walk-in打球,多年來同過組一起打球的陌生人計有當會計的、律師的、股票投資的、助產士的、城市規劃的、超市收銀的、銀行客户服務的、醫院急救的、開貨櫃車的、維修汽車的甚至是收集垃圾的和打拳的等等什麼職業也有,這些城市被稱之為普及高爾夫,最是當之無愧。

再看看日本、南韓和台灣,高爾夫無疑是十分流行,但仍說不上是普及化。因為在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都是土地短缺,能建高爾夫球場地點多離市區太遠,接近城市範圍的球場變成奇貨可居,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得起高昂的打球費用,亦不是每個市民想打高爾夫便抽空到球場便可以,accessibility依然非常低。

在日本各大城市,如要在周末日打場高爾夫,其安排logistics上複雜程度,有如在港籌備一場小型婚禮。筆者有一年在東京,問及一位日本女祕書同事,為什麼在周五放假前夕,整天老是愁眉苦臉?她說上司讚賞她的工作表現,請她打球作獎勵,她早在兩個月前已定了球場籌備好一切,但天氣預告翌日會有雷暴,她怕封場,錯失一次大好打球機會。落寞之神情,像是我們小孩子時候爸媽答應帶我們到沙田紅梅谷遠足但因下大雨取消一像。

港韓球迷越境打球有因

在首爾情形也好不到哪裡,打一場高爾夫,往往要驅車兩小時,加上慣性塞車兩小時,從晨曦破曉時分駛到球場時已花了四小時,再踫到大雨滂沱,再苦候一小時待雨停才開球,回程塞車也是例牌,在首爾打球就是考驗球員舟車勞頓的耐力,往往就是為着打那短短的四小時球!

難怪每周末,在中國東北海威的球場上,我們看到一批批韓國人,他們就是選擇了寧坐五十分鐘飛機越境打球還覺得是上算的一群,和香港人周末北上珠江三角洲打球道理一樣,只是相反地因為一般香港人根本沒經濟條件成為本土寥寥可數的私人球場會員,也不是因為怕前往西貢滘西洲的公眾球場交通不便,理由只有一個,就是香港能供納稅人享用的高球場長期不敷應用。

寫到這裡,不得不表揚香港賽馬會一直對香港高爾夫球的貢献,在十年前拓建了兩個公衆高球場,至今已達一百萬人次使用,今年初再興建第三個,可望舒緩一下高球潮流下的需求(後補:2008年完成擴建第三個東場18洞合共54洞)。

愈流行愈難普及

但說到底,香港特區和日本、南韓這些國家一樣,高球迷愈來愈多,亦趨青年化,對公衆球場的需求愈多,但永遠都不夠,像個惡性循環。諷刺一點來說,高球愈是流行,便愈難做到普及化。(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